29日,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工程师田志豪发表“运行1000MW 超超临界塔式锅炉检查发现有裂纹的T23水冷壁焊缝返修方案研究”演讲。首先介绍失效案例及原因分析:某电厂发现水冷壁Y型三通与直管对接处出现泄漏,原因在于裂纹源区处于打底焊层与盖面焊层的交界位置,确认原始裂纹为打底焊道弧坑裂纹;某电厂发现T23水冷壁对接焊口多处存在裂纹缺陷,由于未经过焊后热处理,焊缝及热影响区硬度较高,韧性较差,焊接接头应力较大,这是引起裂纹的主要原因。接着介绍了斜Y冷裂纹敏感性、斜Y再热裂纹敏感性,以及对T23钢对接接头硬度、冲击韧性、时效性能等试验研究。最后提出已投入运行电厂和新建电厂的对策。
 赵杰 田志豪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王常帅发表“700℃先进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管用GH984G合金研究进展”演讲。首先对GH984合金特点及使用情况介绍,GH984具有低成本、高导热率、易于成型的工艺性特点,主要用于制作军舰锅炉过热再热器管,使用情况好且有20多年使用经验。然而,GH984合金的蠕变强度略低于700℃先进超超临界电站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要求。针对GH984合金存在的问题,在保持了GH984合金原有优点的同时,通过优化主元素和晶界强化元素开发出了GH984G合金。GH984G合金具有优异的组织稳定性,时效20000h无有害相析出,在700℃先进超超临界电站过热器再热器服役条件下的蠕变强度与欧洲700℃先进超超临界电站所选材料镍钴基高温合金CCA617相当,高于700℃先进超超临界电站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要求。最后介绍了GH984G合金大小口径管材制备工艺。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思杰发表“电站耐热钢TLP扩散焊接技术及应用”演讲。详细介绍了TLP 扩散焊接的原理及工艺特点。耐热钢TLP 扩散焊接研究成果,提出耐热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双温工艺模型,获得了多种耐热钢的具有很好组织性能的连接工艺。TLP扩散连接已经在镍基、铝基、铁基、铜基等金属合金、单晶合金、陶瓷和复合材料等粘结上得到了很好应用,在电力行业不锈钢、耐热钢的TLP扩散焊接感应加热有独特优势。超超临界机组新型耐热钢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焊接性与接头组织性能的研究,为新型耐热钢的焊接开辟了新的思路,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开展新型耐热钢的TLP扩散连接应用研究是目前电站材料焊接产学研热门课题。
 王常帅 陈思杰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车畅发表“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蒸汽氧化问题分析”演讲。简述了氧化皮形成机理,铁素体和奥氏体钢氧化皮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对氧化皮进行物相分析,并给出影响因素有温度及时间、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介绍了氧化皮剥落模式,及热应力、热膨胀系数、温度变化、氧化皮厚度等影响氧化皮剥落的因素。概括了基于蒸汽氧化的过(再)热器寿命评估方法,最后介绍了氧化皮的检测及防治措施,检测方法有割管测量、超声波无损检测、磁性检测仪,从避免超温、防止氧化皮剥落及其他等方面提出防治对策。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谢航云发表“电站热力系统热疲劳现象”演讲。借助案例分析,提出了电站热力系统易产生热疲劳失效的部件类别、产生机理和相应防范意见。相关案例有:热力系统末端相对静态系统的热疲劳、蒸汽管道和锅炉高温联箱疏水处热疲劳、除氧器等换热容器进汽处热疲劳、吹灰器附近锅炉管子热疲劳、吹灰器蒸汽带水造成受热面管子热疲劳、吹灰汽源管道电动门后管段热疲劳、减温器处热疲劳、汽包和汽水分离器液位线附近热疲劳等。
 车畅 谢航云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博士李明扬发表“700℃超超临界燃煤电站用镍基合金焊材国产化研制进展”演讲。首先图表列出了燃煤火电机组用各类高温材料的比例的相关数据,焊接是燃煤电站部件制造中最重要的工艺。在镍基合金焊材国产化研制方面介绍了焊材研制思路、国外焊材实物化学成分及焊材实物分析以及元素含量对740H合金综合性能影响,合金元素对熔点、各相析出温度、高温屈服强度、750℃,200MPa持久寿命、1370℃液态粘度的影响,随后介绍了成分(配入点)选择方案和焊材研制技术难点。国产化镍基合金焊材焊接试验情况及微观组织分析,并对管材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检测。研制新型镍基合金焊材,让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镍基高温合金焊。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天佐发表“超临界670MW机组末级再热器爆管原因分析”演讲。首先介绍了某超临界670MW机组的相关参数,对再热器爆管原因进行试验分析,分别进行了宏观检查、金相检验、硬度检验、机械性能检验。分析讨论两次爆管不同情况,第一次爆管:T23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长时过热现象,较厚的氧化皮恶化了管壁传热性能,从而加速该部位的爆管;第二次爆管:爆口管段存在局部堵塞,气流不畅,整根管段发生短时急剧超温,材质强度不足以满足内压产生的应力,最终导致管段发生短时过热爆管。
 李明扬 刘天佐
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焊接培训中心工程师丁光柱发表“下向焊焊接工艺在高合金耐热钢焊接中的应用研究”演讲。此项目背景在于高合金耐热钢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与焊接线能量之间有很大关系,只要提高焊接速度,就能减少焊缝线能量的输入。从焊条下向焊、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半自动根焊技术三个大方面介绍下向焊工艺现状。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张乃强发表“超超临界锅炉管氧化皮生成机理”演讲。超(超)临界参数下电站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是电力工业中的重大关键技术,超(超)临界条件下的金属材料抗氧化和高温力学特性,是制约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介绍了氧化皮问题及现状。全挥发性处理与加氧处理:全挥发性处理的机理、加氧处理的机理;溶解氧对锅炉管的作用机理:溶解氧在超临界水中对氧化的作用、溶解氧对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溶解氧对铬挥发的作用机理。
 丁光柱 张乃强
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师周龙发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安装焊接问题的解决与体会”演讲。首先对二次再热机组主要设备服役参数及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了介绍,其中包括锅炉的概况,主要系统参数,主要部件材料、规格,制造安全难点以及安装现场金属管理;施工过程中焊接质量控制的主要管理措施;二次再热机组安装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典型问题举例;工艺探索及试验探讨。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材料系教授彭志方发表“P91/P92钢异常组织对其硬度的影响”演讲。研究了火电厂不同运行态(541-550℃/35,000-63,000h/3.53-27MPa)P91钢部件硬度与M23C6相参量(体积分数、C和Cr元素分配率)的变化规律。发现运行P91钢的低硬度与异常热加工工艺(铸造/塑性成形/热处理)密切相关。M23C6相的过量析出导致马氏体脱碳而成为铁素体,即使有的组织仍保留马氏体形态特征但已不再碳过饱和,从而使钢的硬度明显降低。这项研究结果将为P91钢的热加工工艺以及电厂部件判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