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动力工程系,始建于 1958 年。几十年来,为我国的能源与动力工程行业培养出了大量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热能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点,“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五个工学硕士学位点,有热能与动力工程 (080501) 和交通运输 (081201) 两个本科专业,确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内燃机”、“工程热物理”两个省级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动力机械与工程热物理”学科是“ 211 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在国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学院有近 5000m 2 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和价值 1500 多万元的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充分满足本科生教学实验需要。
学院有一支年富力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员工约 80 人,在 50 人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 19 人,博士生导师 14 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24 人,教师中有博士 ( 含在读博士 )60余 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的 2 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 人,国家“长江学者”1人、 山东省“泰山学者” 1 人, 获“山东省十大杰出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的 1 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5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5 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6 人。
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带来的能源、动力、交通运输业的超速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空前良好的空间。近年来,毕业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一次就业率保持在 96% 以上。另外,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成绩突出,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学校前列,并参与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 AMS 项目中的热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国家发明四等奖 2 项,为本科生深造搭建了宽阔的科研平台。
详情请浏览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