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北京电力学院动力工程系,始建于1958年建校之初,是我国从事热能动力领域研究及教学最早的系部之一。1970年动力工程系随学校迁至河北省保定市。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并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同年在北京原校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四拨子路东)建立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92年在北京组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动力工程系,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3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实现两地一体化办学。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相继派生出一批新专业和学科方向,同时孕育了若干其它院系:1978年从原动力系孵化出机械工程系(后发展为机械工程学院,2006年机械工程学院和制图教研室并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988年在原动力系环境工程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工程系;2000年从原热工自动化教研室建立自动化工程系,即现在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每一次新专业和学科专业的派生,都是学院的一次跨越式发展,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国内学科专业最多、各种发电形式门类最全的院系之一。
1996年经原电力部批准,热能工程学科被列为首批部级重点学科。1978年首批招收发电厂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更名为热能工程专业),相继增设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在进一步加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成立了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和机械工程硕士点。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热能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设有热能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风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等九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学生人数达到3860人。为了适应国家能源电力发展需求,学院主专业“热能工程”下开设若干专业方向:热能动力工程、电厂集控运行、燃机工程、核电工程、可再生能源、电厂集控运行、制冷与空调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一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该一级学科下共设有6个二级学科,学院先后获得所有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是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1990年热能工程获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在这几个学科都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还在不断开拓创新,以满足时代的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系现有硕士点13个,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招生。
经过多年建设,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形成了一支学术造诣高、忠于教育职责、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总数为217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在44岁以下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39%(其中校本部比例达到6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和华北电力大学共同成长的最具特色和实力的院系之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和办学效益为目的,立足行业、服务地方、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特别着眼于我国电源容量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努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电力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详情请访问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