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_left top_right
title
首页 | 动态 | 会展 | 法规 | 人物 | 供电 | 论文 | 图片 | 资料 | 论坛 电力月刊 | 热电联产 | 通信大全 友情链接
科技 | 综合 | 热动 | 热电 | 电控 | 核电 | 节能 | 环保 | 检修 | 月刊 商务合作 | 信息发布 | 关于我们
收藏本页
 
为节能减排而“痴迷”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2009-12-22 9:39:09

——记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伟忠
 
  

冯伟忠钻研专业书籍。 


   打开办公室窗户,他紧盯着长江口边129米高的两根发电厂大烟囱,琢磨它们的“呼气”是否更轻、更淡了。

  在最近发布的中国企业新纪录中,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独揽18项节能减排的行业纪录,占全国电力企业纪录数9%以上。总经理冯伟忠乐观透露:今年“外三”电厂平均每度电的煤耗将接近282克,大幅领先于当今国际最好水平。

  一项项行业纪录的背后,是9项世界首创和6项国内首创的技术创新。在冯伟忠主持下,“外三”目前保持着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每送出一度电也比全国平均水平节约62克标准煤,一年可节煤68万吨,省下4.7亿元。

  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冯伟忠从来就不满足,被人形象地称为“痴迷”。

  颠覆性创想:给水不用电动泵

  城市离不开电,电厂必须24小时运转发电,一旦故障停机,谁都担不起责任。“外三”是上海乃至华东电网的主力机组,造价上百亿元,对于生产责任人冯伟忠来说,是按照产能四平八稳地组织好生产,还是敢于谋变节能增效?他选择了后者。

  在我国多数电力企业,为发电设备给水,多少年来一直是“三驾马车”———2台汽动给水泵加1台电动给水泵。但在去年投产的“外三”电厂,一台百万千瓦大机组只配了一台汽动给水泵。

  原来在项目设计阶段,冯伟忠还不是厂里“一把手”,但他大胆提出颠覆性创想:完全取消电动泵,只留单台汽动泵,以一当三。当时,厂内外质疑声一片,有人说“他大概是疯了”,幸亏申能公司领导支持了他。冯伟忠不仅动刀砍掉了大量管道、阀门、电缆、马达等,还在世界上首创“大型汽动给水泵组低速启动及全程调速运行技术”,累计节省投资上亿元,每年可节煤1万吨,至今也未发生一起因给水泵故障造成的主设备停机。电厂运行人员戏称:“我们已经习惯了没有电动泵的日子,甚至忘记了还有泵的存在。” 

  稳燃技术:专家亲测连呼奇迹

  常有创新大动作的冯伟忠,却不止一次被人背后说成“疯子”,连设计院专家也对他投过否决票。

  2007年10月31日,浦东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型火电企业节能与环保国际研讨会。冯伟忠登台用英语演讲,夸下“海口”: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将采用自主创新技术,大幅降低锅炉启动用油量,比二期工程低一个数量级。一个数量级相当于下降10倍以上,对此与会者哗然。

  仅仅过了一个多星期,“外三”工程首台百万千瓦锅炉完成点火冲管,冯氏预言不仅兑现,而且超额兑现。由于冯伟忠研究开发出了国际上独有的“直流锅炉蒸汽加热启动和稳燃技术”,至去年上半年“外三”工程两台百万千瓦机组相继投产时,调试总耗油仅1030吨,只有“外二”工程2.1万吨的二十分之一,把工程造价一下子拉低1.3亿元。

  与传统的锅炉启动用油量数据相比,“外三”节省得实在太大,不免被人疑为造假。电力专家对冯伟忠的创新稳燃技术做了实地检验:一般讲,锅炉靠纯煤稳定燃烧的最低负荷是25万千瓦。

  但对“外三”的检验结果表明,这台改造后的大机组,负荷数从100万千瓦逐步下降,2小时后降到20万千瓦,进而15万千瓦、10万千瓦,最低探到8.24万千瓦,锅炉始终稳定燃烧。现场专家还不确信这项数据显示,西安热工院吴生来教授亲手打开“看火孔”观察,连连惊呼:奇迹呀,奇迹!“不在现场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科学创新:论证到有100%把握

  “我搞创新,是遵循科学的。”冯伟忠的每次革新,都能找到理论的根子,用数学方法论证和解决工程难题是他的法宝,下手前精打细算,下手时大刀阔斧。

  冯伟忠只有小学五年级学历,16岁进电厂,近40年摸爬滚打,从学徒干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1年,身为教师的父亲送冯伟忠过江,去崇明电厂参加工作,临别时的那句话至今仍在冯伟忠耳畔。“你看,长江上头刚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除了浇水泥、焊钢材,还得有人设计图纸啊。”

  “文革”期间,科技出版物凋零,冯伟忠从旧书摊里淘书,常常深夜挑灯躲在蚊帐里看。专业书看不懂去翻电子技术书,仍不懂则看电工基础书,再不懂就找来物理基础书,还是不懂,最后找出数学基础书。就这样,他从初中、高中补到大学课程,仪表、电气、锅炉、汽轮机,啃一门通一门,成了电力技术骨干。

  上世纪80年代末,崇明缺电。厂里计划利用一台2.5万千瓦汽轮机拖带三台1万千瓦汽轮机,改造出首台5.5万千瓦发电机组。这到底行不行?各种意见交锋激烈,外请某大学进行论证也无果而终。冯伟忠开始自行尝试,凭一台可编程的袖珍计算机和一台相当于“086”水平的计算机,搞起了当年博士们才玩的数据建模和仿真。推导一行行公式,加入一个个变量,设计一次次程序,数字符号占满一本本簿子,连续几个月,他几乎天天工作至深夜。最后,冯伟忠从他设计的5种启动方式中选出一套最优方案,结果厂里照此改造,两机同步,一次成功。这套国内最早的双轴汽轮发电机组,至今仍在岛上送电。

  如今,在冯伟忠的办公桌边,总摞着一叠打印过单面的“废纸”,随手抄起一张便是他列式子、画曲线的草稿纸。“创新固然允许失败,但这点对电厂重大创新不适用,因为投资太大了,一旦实施必须成功,所以要争取论证到有100%的把握。”多年来,他都是这样以理服人、笑对风险,树起了常胜品牌。       

  创新不停步:向“原创者”迈进

  冯伟忠也不是没碰上过事故。在“外二”工程调试时,有一次机组临冲管爆裂,四五百摄氏度的蒸汽喷发,把厂房冲了个大窟窿,还把厂房内8个施工用集装箱冲散了架。但从材料到焊接以及操作都符合标准,事故原因就是查不出,作为锅炉供货方的外国专家傻了眼。

  此前,国外供货商一直很牛,常把中国客户当“用户”:“你们只管用,别的不用管”。这一次,冯伟忠要给老外上一课。他用了7天时间,反复推导演算,论证临冲管爆裂的理论模型,发现了管壁压力波共振现象。最后,他拿出这个新的数理模型,跟外方讲解几个小时,老外最终服了,称他为老师。

  在“外三”工程上,当冯伟忠准备运用超超临界机组的新型启动方式时,跨国巨头的技术总监两次发来电子邮件,并派了个博士前来规劝:我们的方式几十年来都是经典,千万别改,要闯大祸的!冯伟忠则自信地说,“你可以在现场观摩,事实胜于雄辩。”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再创作”,冯伟忠改这改那,让机组逼近节能减排的极限。

  目前,“外三”机组的每度电煤耗比国内同型特大机组低了10克以上,而业内素有“十克煤耗、一代技术”之说。难怪西门子发电部新任总裁点名要来“外三”看看,冯伟忠接待时直言:“西门子号称全球最先进的汽轮机制造商,而我敢说,在你们的全球客户中没有谁能超过我们的水平。”德国人竖起大拇指答道:“如果我们是生产顶级跑车的,那你就是舒马赫!”

  “舒马赫”并不满足于完美驾驶,而是在更高端驾驭。据悉,冯伟忠又拿出一套新型的汽轮发电机设计,并已获国家专利授权,可在单位造价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发电效率再提升一代。“外三”正与合作方进行此项技术的应用论证,中国人将要成为发电界“原创者”了。
 

 

 
top_left top_right
中国电力科技网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科技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62776号CopyRight © 2006-2012 www.eptchina.cn
Email:dlkjw@vip.188.com Fax:4006981163转26965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