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_left top_right
title
首页 | 动态 | 会展 | 法规 | 人物 | 供电 | 论文 | 图片 | 资料 | 论坛 电力月刊 | 热电联产 | 通信大全 友情链接
科技 | 综合 | 热动 | 热电 | 电控 | 核电 | 节能 | 环保 | 检修 | 月刊 商务合作 | 信息发布 | 关于我们
收藏本页
 
镇江:158根工业烟囱告别主城区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2006-12-30 9:10:39

昨天上午9点38分,焦山对岸的镇江焦化厂内,一声“点火”令下,只听得轰隆隆三声巨响,一根高90米、两根高65米的大烟囱应声倒下。此举开启了镇江焦化厂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也意味着已有158根工业烟囱告别镇江主城区。
  1966年筹建的镇江焦化厂,现有总资产9.6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7.59亿元。但是,企业地处市区东北城郊结合部,紧邻焦山,40年来,烟囱每小时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粉尘  
 ,就像几条“黄龙”,不仅使焦山“蒙尘”,更给周围群众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焦化厂整体搬迁是镇江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整治污染企业的一个缩影。历史上,化工、建材、电力一直是镇江的主导产业,主城区大大小小数百根烟囱曾是经济发展的象征和城市的骄傲。不过,即使在当时,镇江市民也深感烟囱之害:金山被10余家化工厂的“黑龙”盘绕,周围又黑又臭,路人皆掩鼻而行。南山周围3家水泥厂的10多个烟囱喷吐的大量粉尘,使南山终年蒙着一层“灰纱”,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终年不敢开窗,更不敢在室外晾衣被。据说由于焦化厂的3条“黄龙”作祟,焦山的桂花树都难以成活。纺织厂、玻璃厂、搪瓷厂等近20个烟囱的滚滚黑烟,让市区两个中心地带也难见天日……

  整天吞云吐雾的烟囱,不仅与市民对城市环境质量的需求相悖——每年“两会”提案和议案最集中的就是主城区烟囱治理,而且成为城市功能分区的中梗阻和城市发展的“绊脚石”——拥有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的镇江招商引资“卖不出好价钱”,林立于主城区的烟囱难脱干系。

  “十五”期间,该市提出,要把镇江建设成为沪宁线上“清新秀丽、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城市”、“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而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就是让主城区烟囱退城进区,还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于市民。

  此后,该市出台了《城市污染企业搬迁暂行办法》,明确了搬迁企业的范围和相关激励政策。针对部分企业搬迁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该市又形成了《关于污染企业搬迁和特困企业解困有关扶持政策落实问题协调会议纪要》,进一步明确扶持和激励政策,促进市区工业企业加快退城进区步伐。据统计,到今年底,共有40多家污染企业搬出主城区。

  老虎要打,苍蝇也不能放过。今年,该市召开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专项整治大会,把整治燃煤小锅炉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对主城区内一些三产行业专“吃”煤和重油的小烟囱釜底抽薪,代之以电、天然气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喂料”,目前已完成176台燃煤锅炉的整治。

  “龙”走天晴。据环保部门监测,与“九五”末相比,目前镇江主城区空气质量和噪声均达到国家标准,每年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明显下降,二氧化硫下降15%。户外休闲的市民一天天多起来,每逢节假日,主城区各市民广场到处都是下棋的、打牌的、锻炼的人。来旅游的也与日俱增,“十五”期末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均比“九五”期末增长了2倍。

  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也是硬道理。为避免走先建后炸的回头路,该市明确提出坚决不要“冒着浓烟、带着臭味的GDP”,对涉污企业制定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就连一个到了“家门口”、投资达2.76亿美元的外资项目也被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否决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镇江,企业退城进区不是简单的烟囱搬家、污染转移。该市明确规定,所有搬迁企业必须经国家、省和市环保部门审批后才能动工建设,并按环评批复要求落实到位,环保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以搬迁重建的焦化厂为例,生产装置、工艺装备、环保设施等严格按照行业准入条件进行比选、优化,对工艺、废水废气的治理等方面采用了我国炼焦行业最新科研成果,烟囱排放的废气、烟尘,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此举在带来显著环保效益的同时,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镇江鹤林水泥厂原来每年排放粉尘800多吨,是南山的三大“杀手”之一。搬迁重建后,原材料全部采用封闭作业,烟囱采用静电收尘,磨机房采用大布袋收尘。经环保部门监测,年粉尘排放量只有117吨。该厂吕副总说,水泥厂排出去的粉尘实际上都是半成品和成品,按每吨100—180元计算,仅此一项可从烟囱回收成本10多万元。镇江新区国际化学工业园区的企业环保总投入2亿多元,建成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供气管道等公用辅助设施,对企业集中供电、供气、供热,烟囱成了企业多余的累赘,钛白粉厂20吨的锅炉、农药厂6吨的锅炉,在园区电厂建成后全部停用,园区一些企业服务生活的茶水炉、大炉也全部改用清洁能源。干净整洁、全年空气质量满足优良率达85%以上的环境,赢得了众多企业的青睐,到2005年,就有12家企业落户园区。

  既要GDP的增长率,也要人民群众的满意率。镇江正用不懈的努力兑现向广大市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top_left top_right
中国电力科技网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科技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62776号CopyRight © 2006-2012 www.eptchina.cn
Email:dlkjw@vip.188.com Fax:4006981163转26965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