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骗了80亿后,又一“李鬼”现形:挂靠6家央企,遭联合打假!

核心提示: 近日,央企罕见同时下场打假,打的还是同一家公司?假央企国恒基业,成立还不到一周时间,啥都还没蹭着就被联手扼杀。假央企猖獗背后

       近日,央企罕见同时下场打假,打的还是同一家公司?“假央企”国恒基业,成立还不到一周时间,啥都还没蹭着就被联手“扼杀”。假央企猖獗背后意欲何为?顶风作案的假央企是如何瞒天过海操控市场的?投资者又该如何“避雷”?

假央企再现,“股东”集体打假


       4月8日晚间,中核汇能发布“关于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我公司无任何关系的声明”称,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假冒我公司子公司,与我司无关。  

                 


       中核汇能表示,近期,我公司发现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注册为我公司下属子公司,并可能存在以我公司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不法活动的情形,假冒企业信息如下:

                       

        中核汇能称,经核实,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我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我公司无关。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如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另外,中核汇能表示,对冒充我公司的单位和个人所开展的任何不法行为,公司依法不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敬请广大市场参与者知悉,以免混淆。公司严正要求有关单位停止假冒行为。对于任何不法分子涉及侵害公司权益的行为,将采取必要法律措施,坚决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9日下午,另一“股东”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下称国调基金)也出面打假。

              


        国调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于2016年9月22日发起设立的国家级基金。“近期,我基金发现有名为‘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机构未获得我基金认可或授权,通过变更工商信息等方式,将企业登记为国调基金出资企业,并可能以国调基金出资企业的名义开展经营活动。”

       国调基金委托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运营,除此之外,未授权任何主体以国调基金名义对外开展业务活动,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北京国恒基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国恒基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切行为均与国调基金无关。“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如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4月9日晚,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投集团)也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发现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自云智慧城市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丝路国华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为国家电投集团的子公司。经核实,上述3家公司及其设立的系列子公司与国家电投集团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与我公司无关,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

            


        国家电投集团还称,上述3家公司及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央企,已向有关部门报案、举报。

       截至目前,中石油旗下的中国华油集团有限公司、大型发电央企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暂未发声。

国恒基业什么来头?

        被多家国企“打假”的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究竟是什么来头?        

       天眼查信息显示,国恒基业成立于2023年1月,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经营范围含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体育健康服务等。        

       4月4日,国恒基业新增一条“融资动态”:获得了天使轮融资,由国家电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国家能源集团、国调基金、中核汇能投资。

             


       同日,国恒基业彻底实现了“改头换面”:公司名称从“北京国恒基业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类型从“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从“王文号”变更为“张奔”。更重要的是,其原股东“北京国恒基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4家央企和2家国资背景基金。

              


       具体来看,目前国恒基业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汇能有限公司6家公司各持有16.67%股份。    

                   

       由于“碰瓷”多家国企央企,在“一番操作”之下,国恒基业的疑似实际控制人,也成了国务院国资委,获得了“金牌背书”。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核电相关人士了解到,股东列表的“兄弟单位”也是被该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注册成为下属子公司的。

假冒企业层出不穷


        国央企被“碰瓷”的案例并不鲜见。近期,多家知名央企均有发声,称有不法企业假冒集团子公司。        

       4月9日,国家电投官网发布“关于不法企业假冒我集团子公司有关情况的公告”。

               

       国家电投称,长期以来,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集团下属子公司,以我集团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        

       经核实,中自云智慧城市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丝路国华科技有限公司为假冒国企,与国家电投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集团无关。国家电投表示,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如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在此之前,今年1月国家电投还曾发布严正声明,打假名为“深圳能投智慧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称该公司通过伪造公章及营业执照的方式注册成为下属公司。并通过公告“喊话”:提醒深圳能投智慧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立即停止侵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已向公安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进行举报。        

       无独有偶,4月7日,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也公开表示,发现有不法分子将相关企业注册为其下属子公司,并对外招揽业务。国家开发投资集团表示,“中自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假冒国企,与我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我公司无关。”      

               


       中国中化也是被碰瓷的“大户”。2023年以来,中化官网已挂出多份“打假”相关声明。最近一起也是在4月7日,有不法分子以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虚假注册了“河南中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依法提起诉讼进行维权,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去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公布第二批528家“假央企”名单。加上2021年10月公告的353家,合计达到881家之多。业内也随之掀起一轮“打假”风潮,多个“李鬼”被揪出。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近期,部分中央企业对外公告了一批假冒国企名单,明确有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假冒行为仍是层出不穷。不仅是央企、国企,甚至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有被假冒甚至被骗的经历。比如2020年,腾讯公司状告老干妈事件。

       2020年4月,腾讯公司以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拖欠广告费为由请求查封、冻结该公司1624万余元财产。当年6月30日,老干妈公司发布声明,称从未与腾讯公司进行过任何商业合作并已向贵阳警方报案。
2020年7月1日,贵阳市公安局双龙分局发布警方通报称,初步查明,系3名犯罪嫌疑人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冒充该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7月3日,检察机关依法提前介入老干妈公司被伪造印章案。2020年7月10日,腾讯宣布:过去数日内,腾讯和老干妈双方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已厘清误解。

假国企造成的危害


       假国企行国企的名头大肆敛财,危害极大,国资主体深受其扰,也影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中,中铁中基集团就是典型中的典型:打着“中铁”的名号,在短短4年时间里,利用“伪私募产品”非法集资近80亿元,造成1400余名投资者实际损失38.22亿元!

       就在去年的12月,这家“围猎”高净值人群的“假央企”,被处罚金1亿元,主要责任人孟晨、岑鹏被判处无期徒刑!

        那么这家“中字头”的集团是如何瞒过众人的眼睛,逍遥法外了5年之久?

        中铁中基集团成立于2015年,注册地址在天津自贸区,旗下有一系列以“中铁中基”命名的子公司。

       集团的股权结构层层叠叠,十分复杂,该集团的实控人曾在短短4个月内发生了三次变更:2019年5月是一家名为“中国城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到9月则变成了“冶金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很快又变为“农村教育发展中心”。

       而这些公司,如今已经被金融市场公认为央企背景造假!

       为了能骗过市场与监管的眼睛,这些“假央企”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固定的“生产”流程。

       首先,他们会选择一家成立年代十分久远的非主流事业单位作为挂靠方,通常会是建筑或基建行业,因为这些行业的央企比较特别,存在私人承包下属子公司,这样更容易通过挂靠对外宣称自己的国资背景。

       有了第一步的基础,便能进行后续眼花缭乱的操作:

       以事业单位名义注册一家集团公司,名下再设立投资管理公司,再以投资管理公司的名义去香港设立“中字头”集团,上述动作完成后,以香港“中字头”再回大陆注册“中字头”。最终,以大陆中字头的名义去融资。

       就是这样利用大陆与香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陆难以掌握香港企业的股权结构),来回套壳,最终形成一件件华丽的“外衣”。

       有了央企的背景后,接下来便好办多了,中铁中基集团只需要自导自演,设立几个关键的角色:

       首先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檀实资本、洲实资本、云集投资;其次是基金的投资对象——中汇祥达、京北新能源等;最后是担保方——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

       一切就绪后,孟晨、岑鹏等人便指使下属员工,通过伪造财务数据、贸易合同等方式,设计多达39只私募基金产品,再以“央企背景”为担保销售出去。

       通过这种方式,孟晨、岑鹏等人一共非法募集资金78.81亿余元,这些资金最终都流向了中铁中基集团及关联账户,用于兑付前期投资者本息、随意投资和个人挥霍。

       细思极恐的是,监管尚且被蒙蔽了4年之久,那投资者又该如何“避雷”?

       让投资者去识别层层叠叠的股权结构,显然并不现实,但我们似乎也可以总结出一条鉴别“假央企”的思路:

       我们只需要知道,“真”央企是十分爱惜“羽毛”的,他们融资的首选只能是银行一类资金成本较低的持牌金融机构。

       而如果一家央企子公司频频出现在P2P、私募、资管产品中,那么这家子公司是“假央企”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相关报道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63期
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23年会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