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良节能:创新驱动,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核心提示:原标题:走进制造企业,问道榜样力量!双良节能:创新驱动,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您到上海迪士尼游玩时可能想不到,度假区内娱乐设施、公共

原标题:走进制造企业,问道榜样力量!双良节能:创新驱动,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您到上海迪士尼游玩时可能想不到,度假区内娱乐设施、公共建筑、酒店等的制冷、制热、生活热水,都是由隔江而望的一家江阴企业的核心节能系统提供的,这家企业就是双良节能。

在迪斯尼能源中心,双良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机组,与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一对一配置,吸收内燃机的烟气余热和缸套冷却水余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高效利用,使整个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9%,相比传统主题乐园,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5万吨。


  双良,起点很高,甫一“出手”便见不凡。早在1985年,双良公司就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溴化锂制冷机;1992年,公司负责起草了中国溴化锂吸收式领域的首部行业标准;1994年,双良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一边夯实企业基础,一边开拓全新市场,为满足不同能源条件的客户需求,双良相继开发热水型溴冷机组、直燃型溴冷机组和烟气型溴冷机组,形成完整产品系列,由此奠定其在中国溴冷机行业的领导者地位。


  “事实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最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于余热利用。”双良节能总经理刘振宇回忆说,在大型中央空调产业如日中天之时,双良果断涉足节能环保领域,开拓发展新“蓝海”。


  1995年开始,双良将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真空换热应用到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上,成功延伸了产品在余热利用市场的应用。山西国电大同第二发电厂余热回收系统、中海油世界直燃型地尾水供热项目……目前双良余热利用系统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钢铁冶炼、焦化、纺织化纤等九大行业,在余热利用领域拥有3万多家用户。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中国国家会展中心、北京火车南站、西安华南城、意大利米兰里纳特国际机场……双良在全球成功投入营运100多个冷热电联供项目,提供200多套冷热电联供系统解决方案。

如今,在国内,双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成左右;在海外市场,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阿根廷……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发展成为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伙伴,一张国际化双良全球图谱正在逐渐成型。

居安思危,走自主研发创新之路,是双良节能发展一直坚持的“主线”。公司建有世界最大的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研发制造基地,拥有溴冷机行业国家认定全性能测试台,通过引进吸收、自主创新、再集成的发展之路打造出国内外一流的生产流水线。


  高技术主导高标准,公司主导制定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和电站空冷器等多项产品技术国家及行业标准。对比国内同行,多为合资企业,很多时候“受制于人”无法自主,双良节能拥有专利近500项,所有产品均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2016年12月,双良还一举获得国务院设立的中国工业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双良,也被中国制冷协会誉为“挽救了中国溴化锂制冷机行业”。


  在“互联网+”时代,双良更进军“云端”,为3万多存量客户群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双良云平台已应用到数百家国内外用户的1000多台能源设备中,为不同用户综合节能20%—50%,延长设备寿命5—10年,减少管理成本15%—30%。

一个更加清晰精准的目标被提出——当好全球“智能互联、知能善用”最优秀的“专家+管家”,从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投资运营商和能源环境服务商转型。


  “公司坚持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以高品质的节能、节水、环保产品及系统、高水准的服务赢得用户的信赖和相关方的认可,实现多方共赢。”刘振宇说。

  专家点评:

以创新为驱动,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加倍努力、开拓进取,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双良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可谓实至名归。

新时期“服务型制造”如何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双良节能给出答案。“服务型制造”是信息化时代“智能制造”+“商业”的一种全新模式,也是双良精心布局“节能、节水、环保”领域全产业链、深耕生态环境市场的一大利器。从单一的“卖产品”到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托管……双良节能正在向服务型制造模式不断嬗变。

服务型制造要达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打通“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的两端,一头是服务,另一头是高端研发,需通过不断创新积累,从资金、人才、政策和文化氛围等方面做优保障,才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有技术,不断提升服务型制造水平。

 (石奇: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转载自《新华经济369》
相关报道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71期
海上风光电开发建设与运行维护创新技术发展论坛
燃煤电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大会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