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工程公司十年砥砺奋进

核心提示: 2013年底,张秋海从奋战了3年多的红沿河核电项目一线回到大亚湾,然后带着新的任务,又迈开了新的征程,而这一

2013年底,张秋海从奋战了3年多的红沿河核电项目一线回到大亚湾,然后带着新的任务,又迈开了新的征程,而这一次,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世界地图,他的目的地,在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罗马尼亚。49岁的张秋海卸下中广核工程公司红沿河核电项目总经理的重担,带着“再干一番事业”的激动,走马上任罗马尼亚核电项目工作组副组长。没有丝毫停歇,他认真地为“走出去”这一步做着谋划和准备。而3年前的秋天,刚刚卸任岭澳核电二期项目总经理的他,面对着中国地图右上角的辽宁大连,同样憧憬着“走出去”的新征程。不同的是,3年前,他从广东走向全国;而现在,他要从大亚湾,走向全世界。

2014年2月20日,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张秋海”们的足迹,恰恰是工程公司成立十年来发展的缩影。

从0到1:把握形势,坚定不移走专业化道路

南国的浪花不能忘记,2004年2月20日,时任中广核集团公司总经理的贺禹为中广核工程公司的成立剪彩,并郑重指出,“这是中广核专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实际上,自2003年开始酝酿筹备,到2004年正式成立,这一时期,也正是国家决策开展岭澳核电二期建设、酝酿“积极发展核电”的重要时期。中广核工程公司,也成为中国首家专业化的核电工程管理公司。这是中广核敏锐的把握形势,与国家核电新一轮发展紧密合拍的结果。为后面十年中广核的发展,都奠定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2005年7月,我刚入职,在一次大会上,现场的一对条幅格外醒目,左边是‘创业,创新,创优’,右边是‘做实,做大,做强’。公司领导说‘我们要珍惜形势、把握形势’,这让人热血沸腾!”2005年加盟工程公司的钟雄谈起当年仍记忆犹新。

从1到16:由‘单’而‘多’,从大亚湾走向全国

2005年12月15日,岭澳核电二期实现主体开工,就此拉开了中国核电工程自主化、批量化建设的序幕。红沿河核电项目作为中广核走出广东,第一个与他方合作、中国第一个高纬度地区建设的项目,对中广核核电工程专业化能力的考验不言而喻。仙浴湾的那片土地不能忘记,2006年初,当8个工程人作为第一批先锋队达到红沿河现场。周围的村民疑惑“这里的冬天只有兔子脚印,你们来干啥”,工程人给出了响亮的回答:我们就是要把工程建起来!三个月后,工程队伍开始进驻,第一任项目部总经理李晓学回忆:“工程还没主体动工,就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袭击,压垮了房屋、砸断了电线、吹折了碗口粗的水泥杆,但暴风雪过后的第二天,工地上就热火朝天了!”

从红沿河项目开始,中广核工程公司走上了多项目建设的快车道。宁德核电站、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陆续开工。工程公司从大亚湾走向全国,实现了多项目、多基地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这一阶段,工程公司致力于从业主到承包商的转变,各项核心能力享誉业内,培育市场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逐步加强,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总承包单位。从最初的1台机组建设,到高峰时期的16台机组同时在建,全球第一的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与容量,从某种程度上,彰显了中广核专业化发展道路的累累硕果。在业内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家核电工程建设领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不仅如此,从岭澳核电二期的国产化率60%到阳江核电5、6号机的85%;从成立之初的314人,到高峰时期的近7000人,这些数字都折射着一个公司的发展与壮大。

从M310到ACPR1000:在批量化建设中的核心跨越

从大亚湾引进法国技术M310开始,中广核一刻也没有忘记做好翻版加改进的工作。到了岭澳核电二期,CPR1000就以“自主中国品牌”的身份得以亮相和应用。2005年,中广核有了自己的设计院,这对于技术路线的研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从岭澳核电二期到红沿河、宁德等核电站批量化建设的过程中,CPR1000持续改进,也越来越成熟。“已经投运的岭澳核电二期、红沿河核电1号机、宁德核电1号机,优秀的运营业绩,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技术的成熟性、先进性最好的证明。”工程公司设计院院长黄学清说,“设计公司成立之后,一直在‘跑步中系鞋带’,超常规的发展,仅用了3年就取得了核电设计必须的全部资质,这些都转化为中广核在技术研发上的核心竞争力。到了阳江核电3、4号的时候,我们推出的CPR1000+就得以成功应用。而去年,阳江核电5、6号机开始建设,ACPR技术型号也开始在工程建设中应用了。”

从“指挥部”到“AE公司”:从大亚湾走向全世界

在推进核电项目建设的同时,中广核工程公司在不断摸索对于复杂系统工程更为高效的管理模式。经过大亚湾核电、岭澳核电一期、岭澳核电二期等多项目成功建设,工程公司掌握了覆盖核电建造全过程的核心技术和建设管理经验,建立起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基础和平台,形成了核电AE模式。在AE模式下,中广核工程公司积极搭建协同管理平台,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2009年联合58家国内重要设备制造企业组建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目前成员已增加至74家。联合研发中心开创性地提出了“首台套”政策,在CPR1000堆型核电站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大型锻件自主联合研发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促进了我国核电自主化。

AE模式还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为提高建安承包商的技术能力,促进国内核电建安行业发展,中广核以市场承诺、技术使用权无偿转让、联合研发、长期协议、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与中核二三公司、华兴公司、广东火电等建安企业携手合作,逐步提高核电站建安领域工艺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实施AE模式,中广核承担的核电机组建设得以顺利推进,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等均得到有效控制,20万工时工业安全事故率为0.017,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力带动了我国核电产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回顾中广核工程公司走过的十年,是砥砺前行的十年,也是硕果累累的十年。十年间,中广核工程人与其他核电兄弟姐妹们一起风雨兼程,从大亚湾起步,把足迹遍布广东,迈向全国,更把视线瞄得更远。今天,当世界地图摆在每一个中广核人面前时,我们都有底气自豪地说:我来了!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63期
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23年会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