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

核心提示:11月15日,由中国电力科技网、重庆大学主办,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支持,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技术支持,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重...


11月15日,由中国电力科技网、重庆大学主办,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支持,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技术支持,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中国大唐重庆分公司、重庆大学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在重庆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周孝信院士和中国工程院潘复生院士担任年会主席,30位专家围绕“发输配用、智慧储能、多元发展、蓄力未来”主题,充分交流共享储能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聚焦新型储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高安全、低成本、强可靠、长寿命”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发挥储能在实现“双碳目标”征程中重要作用。

开幕式

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化学储能首席研究员马福元主持开幕式。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受主办单位委托,主持今天的开幕式。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和代表出席本届年会,对主办、支持、承办单位为年会顺利召开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文件中,多次提及新型储能,给出明确发展定位。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政策,进一步确定新型储能发展顶层设计,储能在电力系统调节资源中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新技术、新产业,新型储能可持续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创新突破。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力科技网和重庆大学联合举办储能年会,邀请30位院士、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作主旨报告、主题演讲和专家对话,把脉会诊、建言献策,为我国储能创新发展拓宽思路、提供借鉴。

中国电力科技网专家委员会主任魏毓璞,代表主办单位致主题辞。


2023年,能源赛道破局思变,转型变革进入加速期;
2023年,传统能源压舱石价值充分体现,清洁能源发动机作用突显;
2023年,新型储能全方位蓄力,驶入快车道。
2023年,注定记入能源光辉史册!

尊敬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各级领导,周孝信院士、李文沅院士、潘复生院士,各位专家、与会嘉宾,国内外收看视频直播的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电力科技网和重庆大学主办的“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今日在重庆隆重召开!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大力支持,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技术支持,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大学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各位积极踊跃参会,专家将呈现精彩演讲报告。在此,我提议全体以最热烈的掌声一并给予由衷的谢忱和深深的敬意!

风起青萍末,浪成微澜间。随着我国进一步接近“双碳”目标,能源系统迎来更大规模、全方位的新能源接入,低碳社会需要储能技术支持:电源侧实现新能源发电友好性,电网侧促进新能源与电网协调优化运行,用户侧扩大新能源终端应用,这正是储能产业在风口浪尖显示出澎湃的增长动能。

乘风破浪,攻坚前沿、市场、规范“三化”技术瓶颈。储能政策陆续出台,无论是已经崭露头角的锂电池、液流电池,还是高频探索氢储能、超级电容,包括机械储能领域空气压缩和飞轮储能,都被“点将”攻关,不拘一格突破产业技术瓶颈。

风来潮涌,储能产业带动多方布局。探索共享储能、云储能、储能聚合等商业模式应用,聚焦系统价值、挖掘商业价值,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建设新型储能项目,为储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准备好制度和政策空间。

32位专家共享、共研、共商电力行业储能发展大计,唱响演讲、答疑、沟通年会三部曲,开启新型储能技术新篇章。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承“前浪”之学,解当世之缺,图未来之功!

重庆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志鹏讲话。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应重庆大学的邀请,谨代表个人及重庆市科技局参加“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在此对本次年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为多年来战斗在电力行业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及专家教授致以亲切问候和由衷感谢。
11月6日,我们在重庆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大会,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700名代表参加,取得丰硕成果,各种报道转发约6亿次。重庆这几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习总书记给重庆的“两点、两地、两高”定位后,我们抢抓建设双城经济圈,打造西部科学城高地,各项工作取得很好的进步,在此给大家分享。

去年重庆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达2.36%,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十,近五年获得国家各类奖项22项,其中两项自然科学奖实现零的突破。产业态势也发展良好,科技型企业达5.5万家,高新企业突破7500家,这些成绩取得都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与能源电力行业的有力支撑分不开,又与电力科研工作者、电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分不开。习总书记非常重视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技术,并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硅能源等新型能源,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技术。电力行业储能技术,应该说是新型储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是关乎社会发展、社会安全、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筹码。可以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化工之巧,火箭之速,每个人的美好生活都离不开能源,能源综合利用和有效支撑将是我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有利保障。

希望今天这个年会作为一个平台,大家更多的交流一些新的技术,探讨一些新的发展方向,不久的将来,这些新技术、新发展方向过继开来,应用开来,转换为我们现实生产力。在此,作为地方科技的主管部门,我们也承诺,将一如继往地关注关心支持新型储能技术,特别是电力行业储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希望电力行业储能技术的应用与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新技术有机结合、耦合,让电力行业储能技术走得更快,走得更好,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再一次谢谢大家!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中发表讲话。


尊敬的周院士、各位嘉宾:

很荣幸参加“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我谨代表协同创新区公司对今天出席活动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借这个机会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两江新区储能产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在能源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年,重庆市提出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作为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之一进行重点培育。两江新区构建“33511”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也把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作为三个支柱产业升级打造。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先行启动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是协同创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两江新区党工管委会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强抓新型储能技术高地,助推两江新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以绿色低碳引领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两江新区紧扣“创新引领、平台支撑、产业构建、模式创新”的工作思路,加速构建产业生态,引进了赣峰锂电、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太蓝新能源、国家氢能质检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基本形成涵盖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检测、认证、成果孵化、总部运营等多业态的储能产业生态。两江协同创新区作为两江新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正瞄准储能产业全技术路线、全生命周期,抢抓前沿技术布局,依托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潘院士团队、北理工绿色二次电池与先进储能研究中心、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智慧储能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高标准建设明月湖实验室。

今天,我们齐聚两江召开“电力行业储能技术应用研讨2023年会”,围绕“发输配用、智慧储能、多元发展、蓄力未来”的主题,探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我相信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对重庆及两江新区储能产业发展产生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也将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添砖加瓦。在此我也诚邀各位企业家来两江新区、协同创业区投资兴业,我们保证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与大家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最后,祝年会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年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发来视频致辞。


尊敬的周孝信院士,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由中国电力科技网、重庆大学主办,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大学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电力行业储能技术应用研讨2023年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顺利开幕!在此,我作为年会主席并代表重庆市科协、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向所有与会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感谢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为本次年会提供的大力支持,感谢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本次年会提供的技术支持。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当前正处于“双碳目标”推进实施的关键时期,目前国务院各部委也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目标的落实。从国家到地方,新型储能发展进入新赛道,促进新能源大幅度开发消纳,保障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系统,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力支撑。国家能源局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3000万千瓦,年均增速达50%以上,未来十年储能市场空间可达1.2万亿元以上,前景广阔。为交流共享储能领域多元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聚焦新型储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高安全、低成本、强可靠、长寿命”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发挥储能在实现“双碳目标”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召开本次储能技术应用年会。以“发输配用、智慧储能、多元发展、蓄力未来”为主题,邀请几十位电力系统与储能系统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等一线科技人员作大会主题报告,将为大家带来一场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盛宴,相信大家一定不虚此行。

最后衷心祝愿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代表在重庆期间身体健康,工作愉快。谢谢!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刘荣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


尊敬的周孝信院士、潘复生主席,各位领导、专家、代表: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在此,我谨代表会议承办单位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代表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对大力支持和关心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的各团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大唐重庆分公司自2003年3月进入重庆以来,积极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自觉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重庆“两地、两高”规划建设,已发展成为水电、火电、风电、光伏、储能等多种能源结构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也是重庆最大的清洁能源公司。

2023年8月5日,大唐重庆铜梁淮远10万千瓦储能电站成功并网。该项目是中国大唐在渝投资建设的首个规模化、集中式化学电池储能大型项目,也是重庆市2023年迎峰度夏重点保供项目和铜梁区重点建设工程,是中国大唐积极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有力实践。

近年来重庆迎峰度夏电力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夏季用电负荷高峰不断攀高,储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电力保供应、促稳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铜梁淮远储能电站补强了重庆区域电网侧储能项目的储能容量,在用电低谷时从电网充电,在用电高峰时给电网放电,一次储存的电量可满足3万余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相当于为电网加装了一个大型的“超级充电宝”,有效提升重庆电网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同时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并从系统层面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对于提升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实现“双碳目标”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大唐重庆分公司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发挥新型储能在能源保供方面的关键作用,积极挖掘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势,加快推动储能项目发展。这些工作离不开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此次年会的承办单位,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的各项工作,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代表能利用这次会议,交流储能发展最新技术成果、分享优秀案例经验,为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储能技术发展与应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发表“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趋势探讨:绿电替代+绿氢替代”主旨演讲。大力发展各类储能技术是以应对正常运行工况下调节灵活性和极端条件下电力系统韧性需求。绿色电力(包括绿氢电力)广泛替代化石能源的实施,大大降低能源和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中绿氢长时储能发电能够减少常规和短时新型储能需求,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灵活性、韧性和惯性资源,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绿氢储能发电将与风光绿电相配合,在提供长时储能发电和灵活调节方面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绿电替代的组成部分;绿氢在工业、交通、民用等领域的直接利用,则实现化石能源的“绿氢替代”。绿电为主、绿氢为辅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双替代”,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措施,将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技术演讲

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王敬丰教授发表“双碳背景下镁基储能材料发展展望”演讲。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两方面同步推进,但根本途径是能源转型。没有新一代储能材料和装备的发展与突破,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更大规模应用将很难实现,新能源汽车也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镁基材料具有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环境友好等特点,是最有潜力的新一代储能材料之一,一旦该技术实现产业化突破,市场潜力可达万亿美元以上。中国在镁储能材料等领域具有国际一流、世界最大的研究团队,在镁储能领域有多个方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发展镁基储能材料有显著技术优势和巨大市场需求。


浙能技术研究院电化学储能首席研究员马福元发表“‘双碳’目标下储能的机遇与挑战”演讲。碳中和关键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从“源-网-荷”到“源-网-荷-储”,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第四大基本要素。但同时又面临:储能范围广,没有技术可以全覆盖;各类储能经济性指标不同;能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新能源比例低;资源禀赋因素限制;“新能源+储能”的“经济账”;绿电市场建立,这六大挑战。

清华大学副教授、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来军发表“支撑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新型储能技术——国家储能示范工程‘江苏金坛60MW/ 300MWh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商业运行情况报告”演讲。介绍我国首个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金坛6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商业电站设计、建设、运行情况和技术特点。压缩空气储能在电网侧具备调峰、调频、调相、旋转备用和黑启动等众多功能,可有效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在电源侧可与光伏、风电相结合,构成风储或光伏一体化系统,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率;在负荷侧可充分利用其冷热电联储联供特性,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储能技术事业部副总经理翟璇发表“双碳目标下储技术研究与应用”演讲。东汽储能以新型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钒液流电池等为主,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大规模、多场景、高可靠性等需求,研发储能系统的构建优化及多系统耦合的复合储能系统集成技术,通过跨能源品种的广义储能需求评估和优化配置方法,实现储能能源梯级利用,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综合系统解决方案。

 

国能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企管专责马唯伦发表“磁悬浮飞轮储能在火电机组调频中的研究与应用”演讲。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灵武公司,结合西北地区能源结构发展规划及实际运行情况,积极开展基于光火储耦合系统的热电机组灵活性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科技项目,依托600MW 热电联产机组,建设 6MW 厂区分布式光伏+22MW 储能+100MW电极锅炉的光火储耦合热电联产示范工程。本项目是全球总功率和单体储电量最大的飞轮能工程项目,具有储电能力参数最高的飞轮,首次应用在我国新能源比例大且增长最快的区域电力系统,示范意义重大;投运两年来性能优良,取得最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哈电集团哈尔滨哈锅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低碳热力技术研究所工程师舒振杨发表“火力发电熔盐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演讲。哈锅长期从事锅炉及热力系统研发工作,在耦合储能系统设计方面经验丰富,针对项目边界条件合理选择储放热过程的方案,保证机组运行安全的条件下提高经济性指标,合理优化、控制储热系统的容量。哈锅具备先进成熟的熔盐换热设备设计技术,可根据用户系统配置需求提供先进的熔盐换热系统解决方案,开展换热系统配置优化、相关换热设备设计供货等服务;能够提供高-低温熔盐储罐及附属系统成套设计及供货服务,包括本体、仪表、阀门、保温、油漆、防凝装置、预热系统、氮封系统。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崔秋实发表“含有储能设备的新型电力系统建模、仿真及测试技术”演讲。从储能系统、其他新能源发电设备建模方法、新能源并网环境建模和仿真、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模型和平台、基于不同用能场景的综合能源规划技术五方面详述储能系统建模和仿真。仿真规模、精度、速度是电力系统仿真中相互制约的3个要素,三者紧密耦合、互相制约。新型电力系统含有海量新能源发电等电力电子设备,在具备快速动态响应特性的同时仿真规模急剧增大,导致计算量也急剧增大。由于电磁暂态仿真能够更详细地刻画基波及更宽范围频率的物理过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双高”特征新型电力系统的分析计算需求,因此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仿真的主要手段。

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经理刘譞辰发表“长时储能钒电池技术及应用”演讲。规模化长时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满足日以上平衡调节需求。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满足系统电力供应保障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需求,提高安全稳定运行水平。10小时以上长时储能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实现日以上时间尺度平衡调节,推动局部系统平衡模式向动态平衡过渡。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绿色、经济、高效的储能装备及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拥有液流电池及系统集成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为更好满足参会者需求,提升参与度,搭建专业化储能技术交流平台,年会开设“电池新技术•电化学储能”和“储能多元”两个专业会场,主题明确,激发与会嘉宾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交流效率,推动新型储能系统技术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一代电力系统中规模化应用。
【电池新技术·电化学储能】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唐有根发表“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演讲。储能技术作为能源革命关键支撑技术已在众多领域示范和商业化应用,未来发展前景极其广阔。多种电化学储能技术均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很多新储能技术迭代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可实现大规模电力储能,其发展对于我国未来能源战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储能研发部研究员赵宇发表“面向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宽温域储能系统”演讲。详述铝基负极宽温域锂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长寿命高安全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历程、原理及性能等。自主研发的铝基负极锂离子电池产品可以在极寒(-40℃)到酷热(60℃)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覆盖温域>100℃,解决了传统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差(-10℃容量保持率50%左右)、高温条件下安全性差的行业痛点,是真正的全气候电池。可用于油区极端气候下应急移动供电、工程机械能量回收等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开展储能系统的设计试制工作。
  
 

安徽电科院系统及新能源技术中心新能源与储能研究室博士张红发表“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安徽六安示范工程”演讲。研究团队提出氢能综合利用系统容量配置和规划方法,充分发挥氢气长时储能对电网调度的支撑作用,就地消纳可再生能源;研制了兆瓦级质子交换膜制氢/发电成套设备,额定氢气产量220Nm3/h,额定发电功率1MW,实现PEM制氢与发电技术全面突破;建成国内首座集新能源消纳、制氢、储氢、发电、供热为一体的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为今后系统内外其他电氢示范工程立项与研究提供示范作用。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规模化电池储能应用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夏向阳(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陈贵全代为宣讲)发表“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安全并网技术研究”演讲。团队重点在锂离子电池单体及电池簇的通用建模、健康状态评价、储能并网指标体系、电网储能系统安全并网控制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已建成容量100KW/200KWh电池储能研究平台,通过该平台模拟电网用储能在不同工况状态下充放电实验,分析电池堆中内部材料特性变化,发现通用规律,可根据不同状态实现并离网运行控制,为电网储能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储能公司市场商务部主任张国强发表“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演讲。液流电池超长循环寿命、高安全稳定性、绿色环保,最适合长时储能技术路线。国际领先——电堆关键技术,现阶段电流密度已达140mA/cm²,未来将达210mA/cm²、350mA/cm²,电堆功率密度提高100%。行业首创——电解液关键技术,通过独特配置工艺和活化技术,实现宽温区保持稳定,突破性研发高效催化剂技术,显著提升Cr反应活性和可逆性,抑制析氢,大幅提升电池性能。

  

【储能多元】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产业化办公室主任纪律发表“双碳目标下压缩空气储能发展机遇与挑战”演讲。压缩空气储能是适合长时大规模应用的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寿命长、单位成本低、清洁无污染等特点,可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和产业取得重要进展且发展很快,已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大规模工程应用及产业化是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国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储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昌会发表“新型聚合物相变储能材料合成与应用探索”演讲。相变储能,帮助解决新能源的不稳定性问题,提高能源可靠性,利用超交联聚合物,致力于高效储热。提出“均相-非均相”合成策略,揭示“均相-非均相”内在演化及导热强化机制,首次将废弃塑料应用于相变储能领域,得到导热系数55.0 W/m.K聚合物/泡沫金属储能材料,实现分子层面结构修饰调控复合相变储能性能。

 
  
重庆自然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储能中心首席科学家,重庆大学空间太阳能电站筹备组特邀专家张楠发表“空间太阳能电站观测点——重庆酉阳情况介绍”演讲。面向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需求,空间太阳能电站作为服务于能源领域的航天重大装备系统,对于解决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和“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等指示精神,聚焦以月球深部岩石原位保真取芯与测试为代表的深空资源开发利用等技术前沿和战略需求,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技术攻关和新兴交叉学科技术研究,支撑国家未来深空探测重大工程实施,服务航天强国建设战略。近年来,航天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空间太阳能电站从技术和经济上正在逐渐变得可行。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价值正在重新引起国际上的高度重视,未来10~20年将成为空间太阳能电站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的重要时期,空间太阳能电站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健发表“高渗透率光伏配电网中储能系统优化配置与运行策略研究”演讲。针对高渗透率光伏配电网中储能系统规划配置与运行调度等方面的难题,提出了相关的模型与方法,相关成果可推广至分布式智能电网领域,支撑含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技术中心储能技术负责人张世锋发表“电源侧储能配置、运行控制及工程评价”演讲。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加剧了电网频率波动,需要对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可靠性和调频裕量进行分析。传统可靠性分析是准稳态的,在新能源大量接入后无法进行准确分析。构建了风电强波动区间辨识模型,然后综合考虑火-储联合调频动态过程,把稳态可靠性评估变成暂态评估,可以更好地衡量电网调频裕量和储能对电网调频性能作用。

  
    
【综合会场】

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储能事业部节能所所长洪增元发表“储能系统设备成套技术及应用”演讲。储能产业是哈汽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的重点发展产业方向。哈汽已发展成为以压缩空气储能、热能存储、二氧化碳电热储能等方向为主,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的长时储能系统装备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结合应用案例详述空气储能、蓄热储能系统,着重讲解大型压缩空气储能大温差换热器、大型压缩空气储能低阻力换热器、大型压缩空气储能多种换热器组合、系统优化配置方案等。

西安热工研究院电气技术部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兀鹏越发表“超级电容储能耦合火电机组调频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演讲。“超级电容储能技术”攻克大容量超级电容储能技术试制、集成与调频应用难题,将长寿命、高安全性的超级电容储能技术首次成功应用在火电调频领域,为电力系统调频开辟新技术路径,填补我国超级电容储能领域技术空白。初始投资基本相当下,火储调频采用超容储能可实现与锂电池储能基本相同的性能和收益,但使用寿命提高3倍以上,相关成果已在华能罗源电厂建成示范。超容运行中,簇间温度一致性好,安全性更高,超容10年内无需更换,全寿命周期内更具经济性。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全元发表“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多元储能技术及其商业模式”演讲。简述储能电池状态感知,从频率主动支撑、源储协调控制、储能优化配置三方面介绍储能网级应用。通过结合收益评估、清洁能源聚合、共享储能模式解析储能电站商业模式。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罗钟高发表“站房式储能电站实践及思考”演讲。目前储能电站布置方式有站房式、集装箱式两种。萧山电厂储能电站是集中布置、集中调控、独立统调的大型电网侧站房式储能项目,总装机规模100兆瓦/200兆瓦时,分两个阶段实施。此次实施的第一阶段工程为50兆瓦/100兆瓦时,采用电力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建成投产后,对提升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以及浙江省乃至全国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运营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同时也为杭州当地电网起到快速灵活调峰、调频、调相等作用。

 

华北电力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巨星发表“浸没冷却电池组的传热强化及电热均衡行为研究”演讲。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级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平台由电/热化学技术攻关平台、氢能技术攻关平台、公共检测测试3个中心组成,包括电/热化学储能、储能系统和氢能3个领域、8个重点攻关方向。详细介绍了团队重点研究内容:储能锂电池热管理技术、储能电池直接液冷热管理技术、储能系统全尺度多物理场数值计算。

中国大唐集团新型储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栗占伟发表“大型储能电站安全运维”演讲。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必是在技术、标准、管理中曲折式发展,相信“电储时代”安全到来!安全运维三方面:本质安全第一位,选用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具有本质安全功能的储能关键设备,既能提质增效又可减少工作负荷;安全预防是关键,尽早发现问题,提早预防,有效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的不全面问题;安全培训日日新,新知识要入脑、新技能要学会、新制度要宣贯、新想法要灵活。
  
 

【深度交流、专家答疑】

年会设置多场深度交流、专家答疑环节,增加互动机会,与会嘉宾同专家就政策标准、技术热点、行业发展等展开讨论,全方位、多角度剖析、解读;内容涵盖电力行业储能技术的趋势和应用,并对我国当前能源形势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疑难问题得到充分解答,学术氛围浓厚,气氛热烈,会议的效果和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首日大会
翟璇主持,总体协调,把握节奏,精准解疑。马唯伦分享“磁悬浮飞轮储能在火电机组调频中的研究与应用”该项目获得三个之最示范成果,同时也取得三个突破创新成果。参会者结合工作实际提问,记录要点;专家全面解读、干货满满,意犹未尽。

专题会场
【电池新技术•电化学储能】赵宇主持,同张国强、张红、陈贵全对电化学储能技术及应用,从系统解决方案、设备集成供货、产业发展格局展望等问题深入交流研讨。参会者踊跃提问,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拓展知识面。

【储能多元】刘昌会主持,同陈健、张世锋、张楠逐一解答与会嘉宾提出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拓展思路,一对一、一对多细致剖析。干货满满,参会嘉宾受益匪浅。

综合会场
栗占伟主持,深度解析,重点突出。同洪增元、罗钟高、巨星针对储能电站的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安全运维等一系列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浅出讲解,提供实践方案,与会嘉宾对未来储能技术发展充满信心,学习效果显著,为答疑环节画上圆满句号。
  
  
  

  
 
【技术总结】
 
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储能事业部节能所所长洪增元,对会议作技术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

目前,随着全球能源体系转型,储能技术正逐步崭露头角,成为实现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关键一环。新发展催生新产业,造就新机遇,从国家到地方,各项储能支持政策纷至沓来,新型储能发展转入新赛道,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和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各自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现状、系统成本和应用前景,对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电力科技网、重庆大学联合主办,“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隆重举行。会议参与单位包括发电集团、电网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备厂家等领导和技术人员,与会代表近200人,30
位专家学者针对会议主题“发输配用、智慧储能、多元发展,蓄力未来”,将近年来各自对储能产业的理解和储能技术新成果作了专题介绍,专家发言紧紧围绕储能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经验总结、最新成果和前景展望开展交流,让参会者深感视野开阔、收获满满。
下面结合本次会议的专家发言、与会代表的关注重点,以及个人对储能产业发展的一些体会,谈一下对具体的技术梳理和与会观点的总结。

1、周孝信、潘复生两位院士高屋建瓴,对我国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给出了解决思路和发展建议;

2、马福元首席专家、重庆大学崔秋实老师以及浙江大学江全元老师,分别就双碳目标下储能的机遇与挑战和含有储能设备的新型电力系统建模关键技术,以及多元储能系统技术及其商用模式提出了方案思路和系统解决办法,很有实际指导意义;

3、清华大学陈来军老师和中科院工程物理所纪律老师,分别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情况,以及各自机构牵头开展的应用项目情况进行了案例分享,为压缩空气储能的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4、东汽翟璇副总、哈锅科技舒振杨先生、上气储能科技刘譞辰经理、国家电投储能研究院张国强主任分别对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熔盐蓄热等长时储能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案例作主题发言,从系统解决方案、设备集成供货、产业发展格局展望等方面为电力行业长时储能系统和设备发展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5、兀鹏越主任、马唯伦先生、唐有根老师、赵宇研究员、张红博士分别就火电储能耦合、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电化学、氢能储存等储能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分析和应用前景介绍,为储能产业提供了多元化发展途径;

其他专家也进行了精彩发言,思路开阔、观点鲜明,很有指导意义。

各位参会的领导、专家和硕博同学们在此次会议上积极踊跃发言提问,针对储能行业关注热点问题与专家们深入探讨,互动交流,体现本次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的价值所在。

对于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发展,本人也谨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1、规模化发展、社会化协作。有专家会上也提出了提高储能电站规模、降低单位投资成本是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我本人非常认同,而规模效益和社会协同是降本的最有效途径。以压缩空气储能为例,目前的容量等级已经提高到300MW等级,单位造价已大幅降低,而采用社会化协作,让更多的专业厂商参与进来,则有利于性能提升和成本减降。

2、多元化发展,标准化实践。储能技术目前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大家非常希望看到的,储能技术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可独立可耦合,多元化发展也使储能产业与国家产业政策衔接,可持续发展;此外,储能行业的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定制化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只有标准的完善,后续批量化建造储能电站,相信储能产业的度电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也更有利于储能技术的进步。

以上是本人对本次会议的体会和感触,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正。

最后,还要感谢中国电力科技网成功搭建储能交流平台、举办此次会议,感谢魏毓璞主任及周丽副秘书长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本次会议对今后我国电力行业储能技术的发展,必将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意义重大。


中国电力科技网专家委员会常务秘书长周丽代魏毓璞主任宣读年会小结。

感谢专家的精彩演讲、专业答疑,感谢各位嘉宾的积极参与。本届年会在周孝信、潘复生两位院士的指导下,在王敬丰书记、崔秋实研究员的组织协调和重庆市两江新区管委会及承办单位的支持下,群贤毕至,精英云集,以“发输配用、智慧储能、多元发展、蓄力未来”为主题,充分交流共享储能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聚焦新型储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高安全、低成本、强可靠、长寿命”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发挥储能在实现“双碳目标”征程中重要作用。

来自各发电集团储能相关单位、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等院校、储能设备运营商及制造厂的30位专家,围绕储能材料、储能电站安全、储能系统并网及运行策略、多元储能创新技术、储能商业模式和产业发展一系列课题展开演讲、交流。专家结构合理,演讲质量高,交流内容紧扣主题,丰富而深入,为电力行业储能技术发展奉献了一届高质量研讨会。来自各发电集团发电厂、电网、电科院、新能源运营单位、高等院校和配套制造研发厂商的近200位嘉宾,聆听演讲,交流心得。

周孝信院士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趋势探讨”演讲中提到:大力发展各类储能技术是以应对正常运行工况下调节灵活性和极端条件下电力系统韧性需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绿电替代”与“绿氢替代”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双替代”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潘复生院士在致辞中也谈到:当前正处于“双碳目标”推进实施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各部委也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目标的落实。从国家到地方,新型储能发展都进入了新的赛道,促进新能源大幅度开发消纳,保障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功能定位也更加的明确。

本届年会也以此为重点展开研讨。中国大唐集团新型储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栗占伟为大家介绍“大型储能电站安全运维经验分享”、国能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马唯伦分享“磁悬浮飞轮储能在火电机组调频中的研究与应用”,该项目获得三个之最示范成果:单体和总容量世界最大,首次应用在我国新能源比例大且增长最快的区域电力系统,得到最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三个突破创新成果。

本届年会亦邀请了三大动力集团分享最新储能科研成果:东汽储能技术事业部副总经理翟璇发表“碳目标下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哈锅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舒振杨发表“火力发电熔盐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哈汽储能事业部节能所所长洪增元带来“储能系统设备成套技术及应用”,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刘譞辰经理带来“长时储能钒电池技术及应用”成果分享。以上先进技术,示范成果的汇报、交流、干货满满,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分享了研究成果及项目应用情况。

为更好满足参会者需求,增加互动机会,提升参与度,开设“电池新技术•电化学储能”和“储能多元”两个专题会场,并安排多场“深度交流、专家答疑”,研讨内容涵盖电力行业储能技术的趋势和应用,并对我国当前能源形势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年会设立的技术交流环节,学习效果显著,与会嘉宾积极参与交流,疑难问题得到充分解答,会议网络直播也受到众多网友关注和收看。

明天,我们参观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重庆大学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唐重庆铜梁储能电站,实地研讨、交流一系列整体综合优化创新技术,丰富而有意义,希望各位在参观学习同时,领略山城重庆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人文魅力,为本届年会画上圆满句号!

未来,推进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储能技术一定是关键,开发适用于电源侧和电网侧新型储能技术方案,成为构建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支撑。让我们期待相约2024年会,再度携手,迈入储能科技美好新时代!


技术参观

11月17日,与会嘉宾参观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重庆大学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唐重庆铜梁储能电站。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位于重庆主城东部槽谷龙盛中心组团,御临河以东、明月山以西片区,核心区规划面积 30 平方公里。两江协同创新区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要求,紧扣两江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目标,坚定走“科创+产业”发展道路,瞄准新兴产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汇聚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促进大学大院大所联合开展协同创新的合作高地,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作为储能领域的高水平科研平台,由重庆两江新区与重庆大学联合共建,于2022年5月正式揭牌,坐落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责制,由潘复生院士担任院长、王敬丰教授担任执行院长。研究院面向国家能源转型的重大需求,致力于聚集国内外顶尖的新一代储能材料和装备研发人才和团队,整合国内外储能材料与装备的优势资源,打造新型储能领域国际一流的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推动新型储能材料、储能装备和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庆市现代制造业需求的创新平台。

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坐落在重庆市人文荟萃的文化名片——沙坪坝区。实验室是以2000年批准建立并对外开放的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电工新技术3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西部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研究中心,于2007年获科技部批复立项建设,面向西电东送、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力利用等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开展电力装备及系统安全基础、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努力建成电力安全领域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力量及国际一流研究基地。实验室在输配电装备自然灾害防御、输配电系统及装备可靠性及安全监测方向形成优势特色,向新能源发电、电力储能、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安全拓展,将极端环境电力、军用特种电力能源的安全作为新方向,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重庆大学在电气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的优势特色,特别是电网装备智能化、灾害防御、系统可靠性等领域。针对智能电力装备制造与运行安全中的基础问题,重点研究复杂多物理场下电力装备的数学物理模型及其故障演化、性能失效基础问题,发展电力装备智能化设计、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技术的新原理,为电力装备智能化和运行安全提供基础软硬件、新材料与新器件。

下午,与会嘉宾来到大唐重庆铜梁储能电站,工作人员热情带领大家逐一参观产品现场和集控室。该项目是中国大唐在渝投资建设的首个规模化、集中式化学电池储能大型项目,也是重庆市2023年迎峰度夏重点保供项目和铜梁区重点建设工程,通过详细讲解,得知淮远储能电站在三个月有效工期内建成投产,一次储存的电量可满足3万余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项目投产有效补强了重庆区域电网侧储能项目的储能容量,可以有效提升重庆电网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能够有效地平衡电力的供需关系,提高电网电力保供自主可控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在用电低谷时段将电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再把电能释放回电网,就像给电网装了一个“超级充电宝”。

  
  

中国电力科技网对本届年会进行全程实况录像,供国家能源局、各大发电集团储能相关单位主管部门交流学习;还将专家演讲PPT上传至中国电力科技网相关栏目和电力月刊,供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保存、共享,传播先进电力行业储能技术和经验,提升储能应用工程创新能力,实现源、网、荷、储深度协同发展的目标,为我国电力储能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中国电力科技网:www.eptchina.com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64期
电力行业储能技术与应用研讨2023年会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23年会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