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总理: 在上海建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

核心提示: 9月26号,李强总理宣布:建立中国-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支持机制,并向其提供1000万美元预算支持,还将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上海建立全球...

    9月26号,李强总理宣布:建立中国-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支持机制,并向其提供1000万美元预算支持,还将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上海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商务部前晚发布新闻稿,联合国副秘书长、开发计划署代理署长徐浩良25日会见商务部长王文涛时表示,在上海设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是双方合作的新里程碑,希望中心早日建成落地,积极分享中方高质量发展经验,助力发展中国家应对挑战。 王文涛称中方愿分享绿色、数字、贸易等领域的发展经验,呼应全球南方国家实现绿色、数字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会后,双方签署《关于在上海设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的合作意向声明》。


    2025年9月2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徐浩良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签署声明,在中国上海设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任务既包括环境环保,也包括高科技、文艺等方面,引领地球文明可持续发展。同济大学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STEM研究所提供科教支持。

图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署长徐浩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合影



只剩5年,中国进展较好,全球却严重偏离预期轨道


    10年前的2015年,联合国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2015年至2030年全球发展的蓝图。如今,离议程蓝图的最后期限只剩5年,全球进入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时刻。


    但此次发布的报告中,一些数据令人担忧:全球营养不足发生率和中度以上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增加,零饥饿目标实现面临挑战;全球安全饮水与卫生服务挑战严峻,水环境与水生态退化隐患突出,浅水湖泊沉水植被快速退化;全球能源可及和能效目标进展缓慢,国际清洁能源资金投入减少;2015年至2024年,全球南方主要城市人口平均热致死率从0.29%上升至0.36%;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进程整体滞后,2015年至2024年,全球沿岸海洋富营养化海域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6300平方千米/年;2015年至2022年,全球土地退化比例增加3.38%,面积相当于2.6个印度尼西亚……


    “只有把偏离轨道的原因找到,才有可能采取切实措施、走上正确道路,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科学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说。


    在郭华东看来,制约“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各国缺乏统一的数据和监测管理技术,“没有数据就不能监测,不能监测就不能评估,不能评估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与此同时,政府的发展理念、政策执行力和不可预测的风险,也在制约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协合运维
电力月刊178期
2025智慧热电与灵活调峰大会
太阳能热发电开发建设与运行维护创新技术发展论坛

扫描关注“电力科技”公众号